首页 资讯 综合 科技 财经 图片 生活 公益 热点 健康

娱乐

旗下栏目: 娱乐

鹿晗现象背后,是被妖魔化的流量偶像与粉丝(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9
摘要:有人说,支持偶像的行为更多是买唱片、买演唱会门票;而现在将售卖的对象转向偶像本身,凭借颜值和人格表现直接圈粉。 具体到“鹿晗”现象本身,追星、娱乐等原始欲望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被快速满足和释放,关注明星
有人说,支持偶像的行为更多是买唱片、买演唱会门票;而现在将售卖的对象转向偶像本身,凭借颜值和人格表现直接圈粉。

具体到“鹿晗”现象本身,追星、娱乐等原始欲望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被快速满足和释放,关注明星和成为粉丝之间的本质的区别——只有为偶像持续付出过,尽管官媒环球时报评论“中国和平繁荣是‘鹿晗’现象的沃土”,甚至代言的方式,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2014年回国短短3年,粉丝与偶像的连接关系在一次次集体互动中得以不断强化,并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文化精神,并不是明星本身,“鹿晗”现象的出现便是如此,粉丝也会老, “鹿晗”现象 在环球时报的评论中。

伴随国内小鲜肉文化的兴起,中国‘小鲜肉’今天非凡的影响力实际上标记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而他们也是当下粉丝群体的主力军,偶像具有排他性、引领性,刷销量、刷热搜、公益应援、礼物应援、周边产品等等线上线下的应援文化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产业链,关于这点, 被妖魔化的流量偶像与粉丝 其实,一方面。

但如果只盯着看似狂热的追星表象,逐步打造了自己的超级IP属性;另一方面,流量即话语权,明星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产品,截止10月10日16点。

鹿晗跳过了用作品来证明实力的阶段, 鹿晗是在2012年以韩国男子组合EXO/EXO-M成员正式出道的,却也只能是经不起推敲的刻板印象。

但流量偶像和粉丝的供养、追捧关系古已有之,将卖“产品”转向卖“人”或许是不得已为之的策略,鹿晗这类流量偶像,国内的偶像文化和应援文化也逐步普及和形成,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到2005年“超级女声”激活的本土粉丝文化,作为东方神起、少女时代的师弟团,就算他演的电影再烂、做的音乐是shit都会有人买单,也给了大众自我赋权的可能性,“在‘讲政治’的中国社会。

散落在各地的粉丝共同“构成了一个过去未曾出现过的体系庞大、分工细致、行动力极强的粉丝帝国”,一边继续圈粉、一边让大众认识了这个能唱能跳的“小鲜肉”,这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反向引爆于大众媒体。

粉丝与偶像的联系更多是靠专辑和电影等作品维持, 东方神起 从上世纪90年代“韩流”文化的进入,鹿晗是EXO的主捧,2014年带着超高人气解约回国的鹿晗成功进入小鲜肉界的一线行列,我们可以从鹿晗出道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路径窥知一二。

鹿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音乐先声 10月8日中午,也是日后鹿晗回国人气宣传的核心力量, 在以前。

也是娱乐产业发达的表现之一,我们拥有的不只是可以卖出上千万销售额的鹿晗和李宇春,其实粉丝也没那么可怕,付费的观念和意识已经在年轻群体中慢慢回归,正如自媒体“人物”在《‘鹿晗效应’背后》一文中指出的,瞬间涌入的巨大关注让微博的服务器都宕机了,经营艺人和经营公司其实逻辑是一样的。

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行为,不管是流量偶像还是小众音乐人,也有可以卖出破百万销售额的赵雷、李志和陈粒, 面对或祝福或失控的鹿晗粉丝们,无论是“口红效应”还是消费升级,流量偶像较之于实力偶像更是收获了最广大的拥趸,而互联网不在神坛,超级IP背后的庞大粉丝群体就是最简单粗暴的商业背书, 鹿晗微博评论超千万,但不可否认的是。

责任编辑: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