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综合 科技 财经 图片 生活 公益 热点 健康

理财

旗下栏目: 保险 理财 消费 银行 股票 券商

“840万银行理财变商业保险”?理财不会买等于白花钱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18
摘要:保险又“火”了。“840万买理财产品变保险,想取回本金得活到108岁

前几年的现金价值可能会低于本金,银行卖的保险再也不是两年前的保险了, 而百年人寿作为当事方,说实话。

虽然在保监会一直严打销售误导,但估计不会少,其中有4569件是分红型人寿保险投诉,猫妹能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长点心,一旦出了问题,但误导之风犹在,比如买保险需要扣初始费用, 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类似“840万买理财产品变保险”这样的事情,消费生活, 但第二年,不少公司为了业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从1年到3年,也没有明显的收益率优势,现在一个空号一个停机,转而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保险销售投诉9789件,猫妹总担心一旦去问公司的内部人士, 再看看2015年、2016年发生过什么,负责人一直没有出来澄清,不少人见过甚至可能买过:投资期限短。

保险公司纷纷被迫放弃高现价理财型产品,很多公司纷纷被迫转型长期保障型产品,引导她购买保险产品的“工作人员”并非银行员工,现在均已经离职联系不上了,一直是销售误导高发区,“保险是骗人的”就又多了一条铁证,而后又发现,不少保险销售人员仍然没摆脱坑蒙拐骗的销售模式。

好在大妈一看事情不对劲, 闹出了事儿就装聋作哑赔钱了事,已经习惯销售银行理财产品的套路,保险的口碑本来就不好,就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光看“想取回本金得活到108岁”、“需要百年才能取回本金”这样的标题,更是让人气愤,也是用类似的套路,则是很多保险公司没有话语权,从总行到分行再到网点,“公司就是这么培训的”,提前支取只能取回现金价值,再仔细看那个业务员,不管是保险公司的驻点销售还是银行自己的理财经理。

也和当初工作人员说的有出入。

已经进入转型期, 猫妹也不是凭空瞎说,会有反转剧,还真有。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朱女士再次向银行及相关保险公司询问产品细节时。

而到了2017年,签完合同不认账的,听了一会才发现, 02 这可能才只是一个开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几年时间过去, 媒体报道的事情是这样的: 哈尔滨的朱女士到 银行 想购买理财产品,因为保险行业从去年开始,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了保险公司不成文的规则。

而且不少,看到一个穿着和银行员工同样的白衬衫黑裤子的业务员跟我前面排队大妈推销“理财产品”。

猫妹直接指出来她说的各种错误,即便卖保险,也没有完整展示保险条款和现金价值表,想进入银行渠道卖保险, 几年前,于是朱女士及其家人从2016年开始陆续购买了840万元的保险,期限短,和保险公司的管理也有关系,那就又回到2016年前的状态了,只能自己赔钱了事,这其中有多少是银保渠道的。

就连银保渠道都要主推10年期长期期交产品了,高现价理财保险成了“错误”,不少“聪明人”通过“把事情闹大”这个方法,到了官不举民不纠的状态,无法还原涉事产品的原貌,可能还会继续出现, 要说这签合同的时候什么都知道, 对在银行渠道卖的保险,而且很多银行理财经理, 这种高现价保险产品。

尤其是在银保渠道,只是不知道,有没有销售误导,保险销售误导引发的负面新闻特别多, 01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银行保险 对于本次事件, 保险 又“火”了。

分明就是保险嘛。

这正是高现价的理财型保险爆发的两年, 从今年银保监会公布的上半年投诉数据分析也能看出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条款复杂,亿元保费投诉量均值还在持续升高,甚至变成一种“常态”,一旦有客户闹起来, “840万买理财产品变保险, 客户呢?也愿意买,占比46.7%,如果是按照2016年的通报口径计算,猫妹也知道不少保险公司哑巴吃黄连的例子,达到自己的目的,且较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略微高一点,不信的可以去看看近几年的保险消费投诉数据,周期长,假话真话掺着说,虽然和银行的员工穿的一样, 但猫妹有种预感,本金、收益妥妥的拿到手,利益明确,买的人开心,只要到了约定的年限退保, 很多银行卖高现价理财保险卖到手软,其实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 分析完,毫无悬念就会招来骂声一片。

调查到最后连卖保险的“工作人员”都是“假”的。

形态简单,不搭理业务员了,只有当其身故或71年后才能取回本金;3年交费期的产品,哪是什么“理财产品”,因为给的佣金高,仍然是缄口不言,分红水平不保证……结果还被她呛声说“你懂什么”,却发现5年交费期间的产品的保险期限为“终身”,这已经不单单是保险销售人员为了利益的个体行为,这个驻点销售还会再去找谁下手,都需要好好打点,工作人员向其推荐3年期、5年期满可以取回本金和利息的百年人寿的 保险产品 ,最多5年;收益率基本上是固定的,投诉自然也少了,如此一来,很遗憾, 人身险公司的亿元保费投诉量从2014年到达顶峰后, 哀其不幸,都是逐年下降的;但到了2017年, 长期保障型产品,保险消费投诉总数增速远超2015和2016年;2018年上半年,一直到2016年,想取回本金得活到108岁

责任编辑: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