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综合 科技 财经 图片 生活 公益 热点 健康

基金

旗下栏目: 外汇 期货 基金 P2P

永远的19岁:公募基金这一年

来源:中国网 作者:小艺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27
摘要:中国网财经12月27日讯(记者 张明江) 1998年,国泰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首批公募基金正式成立,至今已过去19个年头。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这是承前和启后的一年,更是蜕变和寻求新生的一年。 纵观全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都在围绕着监管舞动,同时艰难

  中国网财经12月27日讯(记者 张明江) 1998年,国泰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首批公募基金正式成立,至今已过去19个年头。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这是承前和启后的一年,更是“蜕变”和寻求“新生”的一年。

  纵观全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都在围绕着“监管”舞动,同时艰难寻求“蜕变”。流动性新规推到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多个基金品种走向末路,基金公司也在主动调整产品策略。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要求,货基不再计入资管规模,对于基金行业来讲无疑又是一场地震。

  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行业又一个发展周期接近尾声,行业或许又将经历一波大洗牌,公募基金必须思考再下一个周期应该如何树立行业地位和口碑。但不管如何,2017年无疑就是这波洗牌的“起始之年”。

   “强监管”时代来临:多个基金品种走向末路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过2700件,罚款金额超8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堪称是“严监管”元年。基金行业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也接连迎来多个行业管理新规。

  为防控风险,在公募基金领域,流动性新规、再融资新规、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减持新政相继发布,今年12月,基金业协会叫停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再次为基金行业监管扔下一颗重磅“炸弹”。至此,继机构定制的定期开放式基金、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定增基金之后,公募基金冲规模“利器”货币基金也被列入监管。

  针对公募基金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发布之后,定期开放式基金发行锐减,保本基金纷纷转型、清盘,分级基金也逐渐被边缘化、定增基金运作受限后开始调整策略或转型,多个创新型基金品种至此被戴上“紧箍咒”。

  近年来,货币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年末冲规模的“利器”,然而这种快进快出的“帮忙资金”存在大幅回撤造成基金净值虚高、公司规模虚假排名等诸多问题。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会议叫停货基规模排名,同时货币基金禁止宣传,要求公募基金公司重视主动管理能力,公募基金规模排名再次迎来大洗牌。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受严监管影响最大的并非公募基金行业。公募基金是信息最透明、运作最规范的金融机构,未来的监管方向包括“一行三会”统一监管的核心精神是参照公募基金监管制定的,对保险、券商、信托等其他行业的影响可能较大,但公募基金也必须调整思路,唯有适应“环境”,才能跟上市场发展。

  困境之一: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全靠货币基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公募基金总管理规模11.4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11月末规模增长3.14万亿元,增幅近四成。

  不过,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全靠货币基金。数据显示,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从去年11月末的3.91万亿元增长至今年11月末的6.80亿元,规模激增2.89万亿元,货币基金规模增长占公募基金合计增长规模的92%。

  与之相反,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在持续缩水。数据显示,去年11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0.75万亿元、1.98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占比分别为8.56%、22.65%,而今年11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0.75万亿元、1.80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占比分别为6.57%、15.78%,规模占比双双下降。此外,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数量则分别增长了120只、437只。

  困境之二:公募基金市场话语权逐年降低

  近年来偏股型基金规模增长已然陷入停滞期,公募基金在各大机构中持股占比也持续降低,公募基金正在丧失话语权。

  大智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基金占所有机构持股市值比分别为4.04%、6.90%、3.92%,占沪深流通A股市值比分比为2.34%、4.23%、2.33%。而在2007年之前,证券投资基金占所有机构持股市值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2007年后此项数据持续降低,至2013年末该项数据已降至10%左右,也是证券投资基金占所有机构持股市值比最后一次占比超10%,2014年以来该项数据再未超过10%。

  此外,证券投资基金占沪深流通A股市值比在2014年后也降至5%以下,而2007年末该项数据最高时曾高至26.49%。

  人才流失之痛:人才内部培养成大趋势

  多年来,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公募基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基金基金经理投奔其他行业趋缓,基金经理更乐于在跳槽到其他基金公司,但随着行业持续发展,投研人才内部培养已经成为大趋势。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185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78家基金公司。另据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166位基金经理离职,2015年有多达301位基金经理,近两年来基金经理离职明显趋缓。

  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108家基金公司共新聘基金经理,嘉实基金、招商基金、银华基金新聘基金经理最多,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均为11人,共30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在5位以上。此外,共32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全部来自于内部提拔,超九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80%以上来自内部提拔。

  据媒体报道,基金公司重视内部培养的主要原因还是公司投研体系建设,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基金经理的培养成本非常昂贵,一个新人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基金经理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时间,但由内部培养输送,一来可以使得投研团队板凳够厚,梯队建设足够充分,二来团队沟通效率更高,更容易形成统一的风格和理念,稳定性更好。

  突破:FOF基金终面世

  今年9月,证监会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单,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建信基金、海富通基金、泰达宏利基金6家公司旗下均有基金获准发行,业内争议了多年的公募FOF基金产品终于上市。而首批公募FOF也不负众望,除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外,其他五只基金首募规模均超20亿元,华夏聚惠稳健目标首募规模超46亿元居首,六只产品166亿元的首募规模让业内为之振奋。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权益类基金业绩大幅波动正是该类型基金规模持续萎缩、中小基民出逃的主因,而FOF高度分散化的投资可以有效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改善持有人的净值体验。此外,公募FOF不仅适合普通投资者,也有可能成为养老金的重要投资途径,还可以成为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的选择,未来十年或许是中国FOF基金的“黄金十年”。

  近年来基金发行进入“寒冰期”,公募基金平均首募规模已降至5亿元以下,首批公募FOF顺利发行为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目前已被受理和待批公募FOF基金已近百只。

  前路:行业的未来在差异化经营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包括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在内,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128家。而随着监管趋严、金融机构竞争日渐激烈,且新成员不断加入,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将向何方发展,已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日前,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预言,未来能够活下来的基金公司,可能只有两种:一是规模大倒不了的基金公司,二是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做到极致的有特色的基金公司。

  这位人士表示,没有银行和保险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如果想要稳健发展,必须重新重视投研,尤其是基金业协会叫停货基规模排名之后,投研实力将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也与监管层的要求相符。而公司前段时间花重金从另外一家公司招揽了一个投研团队,将作为公司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不算太高,但是特色鲜明的基金公司。其中海外投资、量化投资、定增、新三板、人工智能等成为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实现规模跃升和树立品牌的最佳突破口,九泰基金、财通基金、鹏华基金等在定增、量化基金等特色投研团队的发展上已经获得行业认同。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规模靠前、成立较早的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未来随着FOF产品等新型产品的逐渐上市,配合这些公司成熟的渠道,他们未来的优势或许会更明显。

责任编辑:小艺